当前位置:育儿大全 >> 育儿 >> 攀比

攀比


攀比

 攀比心理学被定为中性略偏不良的心理特征。通常产生攀比心理的个体与被选作为参照的个体之间往往具有极大的相似性,导致自身被尊重的需要过分夸大,虚荣动机增强,甚至产生极端的心理障碍和行为。

 攀比心理分为正性和负性。正性攀比指正面的积极的比较,是在理性意识驱使下的正当竞争,能够引发个体积极的竞争欲望,克服困难。负性攀比指消极的、伴随有情绪性心理障碍的比较,会使人陷入思维的死角,产生精神压力和极端的自我肯定或者否定。

攀比现象的原因

 “现在的小孩,从小就有虚荣心”,几个妈妈一碰面,只要有一人提到宝宝圈子里的攀比现象,其他几位就会附和。没错,如今,才几岁的小人精们,哪怕你开车去接送他,他也会攀比自家的车是不是高档车,是否盖过了其他小孩;玩的玩具要比是进口的还是国产的,衣服要比是在顶级商厦买的还是大市场买的,吃的糖果要比是哪家父母更舍得为自己的生日花钱……这样的攀比宝宝,是要强力打压还是循循善诱,让他明白攀比对成长带来的负面效应?如何在扭转孩子虚荣心的同时,不去打压他的完美意识和进取心?这里面,实在有的是学问。

 “爸爸,你什么时候能开宝马来接我?”

 问题 买了微型车接送宝宝去幼儿园的父母常常遇到这样的尴尬:孩子认为家里的车不气派,开去幼儿园被同学取笑,要求家里换车,“要不咱们就乘公交或打车去。”有必要为了孩子的好胜心贷款买一辆高档车吗?当然没有这个必要!

 解决 你可以用宝宝听得懂的语言解释你为什么选择小巧的车子:“瞧咱家的POLO像不像一只大青蛙?小车子多可爱,占地小,停车方便,钻小巷子是一把好手,记不记得上次爸爸送你,正好堵车,交警叔叔让我们走慢车道,大车子都走不过去,只有咱们的车走得飞快?”

 如果宝宝超过5岁,还可以跟他解释小型车省油、节约能源、减少废气排放以及拯救地球的意义。比如你可以形象化地说:“夏天为什么越来越热?就是因为汽车排放的二氧化碳气体像给地球穿上了不透气的大棉袄一样,热量都排不出去,所以天气又热又闷;小车子比大车子少排放很多二氧化碳,咱们这是在拯救地球妈妈啊!”让孩子充满自豪感而不是自卑感,他自然不会坚持不切实际的换车要求了,反而会建议说:“如果天气好,如果宝宝能早睡早起,我们坐公交车上幼儿园吧,少开车也可以让地球妈妈松一口气,对吧?”

 “他有变形金刚(她有芭比娃娃),我也要有!”

 问题 还有很多宝宝强调说,小伙伴的时髦玩具是从美国买的,“是最新版的,电影里刚刚出现,我就要这个。”要不要辗转委托出国的亲友带一个回来,不惜任何代价满足孩子的攀比欲?显然没这个必要。父母们要意识到,如果你纵容孩子的攀比欲,使之无限止的膨胀,总有一天你满足不了他,而习惯于有求必应的孩子会在那时恼羞成怒地说出“你真没本事!你不配做我妈妈!”这样伤人心的话,使亲子关系陷入崩溃。另外,在玩具、零食、衣物等方面竭力满足孩子的欲望,第一时间满足他的虚荣心,从某种意义上也是剥夺孩子的幸福感。

 解决 儿童教育专家一向认为,“幸福是为实现愿望等待并努力酿造的美酒。”为了不“亏待”孩子,孩子要什么就给什么,就是剥夺孩子等待并盼望的权利,也降低了玩具到手后的幸福度。孩子在玩具方面得到的满足感,不一定与玩具的价格成正比,而是与玩具的可爱度、新奇感成正比。当他要一个变形金刚的时候你可以给他一个手动发条的跳跳蛙;当她要一个芭比娃娃的时候你可以给她一个手工缝制的布娃娃,或者一个“妈妈小时候玩过的‘蛋变鸡’玩具”。与孩子一起改造他的旧玩具,从玩具市场上淘“爸妈小时玩过的趣味玩具”,跟孩子一起玩,这不仅有利于密切亲子间的感情,还锻炼了孩子的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也为孩子赢得了伙伴群中的核心位置,可谓一举三得。

 “如果你不让我穿公主裙,我就不去幼儿园!”

 问题 如果讲这话的小女孩平时总是打扮得像一个小男生、穿着T恤短裤去幼儿园,她这么要求是情有可原的,这不仅仅是一个攀比欲的问题(人家穿公主裙她也要穿),也是孩子性别意识正在觉醒的一个标志。4~6岁的小女孩正处在这一阶段,她会不自觉地以童话书或卡通片中的“公主”形象来要求自己,缠着父母给她烫头发,买大大的水晶法卡或“小王冠”,买那种新娘婚纱般的“公主裙”。“和我最好的朋友小蓓一样”。

 解决 千万不要嘲笑孩子,或指出她的外貌与“公主”相比甚远,不要说,“公主哪会长得像你一样胖!”不要在孩子心目里留下自卑的阴影。你可以这样说:“你不像一个公主,但很像一个天使。公主穿着束腰群被勒得透不过气来,天使穿着小布裙可以又跑又跳,你喜欢哪一种呢?”你也可以说:“天使会在幼儿园里钻山洞,钻软管锻炼身体,公主却被自己的裙子缠住了,你认为大家会喜欢谁?天使还是公主?”

 “妈妈,你应该去整容整得漂亮些!”

 问题 对含辛茹苦培养宝宝的妈妈来说,没有比这句话“杀伤力”更大了!有些妈妈又恼又气又伤心,会因为宝宝的“过分”要求,为他“儿竟嫌母丑”大发雷霆。其实,发火是没有用的,反而会令宝宝不知所措——爱美之心人皆有之,电视上的小朋友,不是因为妈妈整过容更漂亮了而洋洋得意,我错在哪儿?

 解决 妈妈可以蹲下来跟宝宝对话:“你认为妈妈不好看吗?”“没有彬彬妈妈好看!也没有小莹妈妈好看!”“你认为妈妈变成什么样你才会满意?”“鼻子高,眼睛大,皮肤白。”“就像芭比娃娃?”“对!”妈妈可以告诉宝宝:“妈妈可不希望跟芭比一样。这个世界上,每个人有每个人的美,如果几万个妈妈都长得一模一样,是一件多可怕的事!妈妈不喜欢那种人工的、不自然的美,就像妈妈不希望宝宝和彬彬、小莹长得一模一样。”妈妈还可以与宝宝讨论怎样变得更美:读书让人变美,助人为乐让人变美,充满爱心让人变美,微笑让人变美。妈妈也可以建议老师在班上开展“我的妈妈最美”的绘画比赛和故事比赛,让幼儿学会理解妈妈,赞美妈妈,而不是从外貌上挑剔妈妈。

 “小瞻过5岁生日去了五星级酒店,我也要去!”

 问题 有的小寿星坐下来就会问酒店服务员:“你们酒店有几颗星?”父母呵呵大笑,认为孩子已经理解这个社会的“成功潜规则”,从小表现得像一个贵族而不是平民,“很了不起!”这样的想法其实很要不得,孩子还是一个纯粹的消费者,他本是纯真烂漫的年纪,为何早早套上了物欲的笼头?认为离谱的消费能够最大程度地让一个人“高贵”起来,引发他人的嫉妒和艳羡,这种观念其实是违背孩子的纯真本性的,也使他在成长过程中极易受到打击——“为什么爸妈不能给我最好的?我恨他们!”爱就这样轻易地转化为恨。

 解决 如果你的孩子过分地讲究排场和虚荣,做父母的首先要检讨自己:我是否给孩子做出了攀比的榜样?我是否认为最值得骄傲的生活就是比别人消费得更贵更多?我是否认为有求必应带来的不是空虚而是满足?幼儿的模仿力很强,因此,要改变孩子的虚荣状态,父母首先要检讨自己的言行,检讨自己的价值观是否健康。

 TIPS:化解孩子攀比欲的N条措施

 1.尽可能地安排孩子帮助弱者,从这一过程中感受自己的拥有已经很多很多,并在无私帮人的过程中收获前所未有的幸福感和满足感。

 2.不要用物质满足来代替亲情的给予。要教导孩子无论从何种生活境遇下,只要一家人在一起就很幸福。

 3.配合并支持孩子们穿着园服和校服,让他们在统一着装中体会“每个人生而平等”的要义。

 4.将节约为本的环保行为描述成“时尚行为”,引导宝宝之间互相调剂服装、图书和玩具,反对奢侈浪费。

孩子攀比心理的应对办法

 首先不可盲目训斥或一味满足,而应该静下心来和孩子交流,比如说“这么多玩具,妈妈不可能都买回去啊”。专家认为,爱“攀比”是学龄前儿童在这个特殊时期的特殊表现,因为幼儿天真幼稚的天性为攀比提供了心理基础。

 而在幼儿园里,老师的言行也是促使幼儿攀比心理形成的原因之一。所以,作为老师,我们同样要注意言行,不能作一些不恰当的比较促进孩子的攀比心理。例如,千万不要问“今天咱们班谁穿得最漂亮?”“谁带来的玩具最好玩?”等。

 我们对孩子的表扬应集中体现在平时谁最爱劳动,谁最爱帮助别人、谁最乖等良好行为上,这样幼儿在努力获得表扬的过程中,将会养成良好的个性品质,也有助于良好价值观的形成。

 同时,我们现在受“赏识教育”思潮的影响,家长和老师动不动就伸出大拇指说“你真棒”,这种泛滥的表扬也让孩子容易产生精神上的虚荣,尤其是一些个性好强的孩子,看见别人比自己强,就会受不了。我觉得,针对“攀比风”,最关键的还是让孩子明白,每个人都是独特的个体,都有自己的优点和缺点,我们要帮助他找出优点,培养自信心,让孩子知道他也有让别人羡慕的地方,这样才能从根本上平息他的攀比之心。

孩子攀比心理的克服办法

如今生活水平提高了,一味地用传统的方式,讲过去艰苦年代如何如何,来改变孩子的消费观是不现实的,优良传统虽说不能放弃,但毕竟与现实生活有距离。生活条件越好的孩子,自信心越强。所以家长在要求孩子勤俭节约的同时,还要根据家庭的实际情况来引导孩子的消费。

 中国的父母是天底下最爱孩子的父母。孩子要名牌运动服时,家长会将自己生活要求降到简单得不能再简单,省下钱来满足孩子的愿望。而一些条件比较好的家庭,当家长的花钱大手大脚,孩子就会看在眼里,记住心上。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孩子是家长的一面镜子,孩子的消费观直接反映家长的消费观。现实生活中所反映出的孩子高消费的现象,也已成为了一个不可忽视的社会问题。

 攀比有点累

高档消费大行奢华之道记者在儿童商场看到,无论是服装、玩具、食品都是价格贵的走俏。款式新颖别致的童装,几乎是跟成人装相同价格。一套有品牌的衣裙得花二三百元。一些世界名牌商品里也有童装,价格贵得让人咋舌,一双三四岁孩子穿的皮鞋要卖到五六百元,一件男孩T恤得三四百元,可照样有人去买。

 商场里的玩具,上百元的只算“毛毛雨”,几百元的遥控玩具、上千元的电动车都有人买。

 遥控的电动汽车是男孩子最喜欢的,各类智能娃娃是针对女孩子的,价格都很高。一些来自美国等地的进口玩具也很受欢迎。

 一种智能遥控机器人,售价高达1700元,吸引了不少小朋友的目光。营业员感叹道,痴心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平时省吃俭用,帮孙辈买礼物掏钱倒是特别爽。

   一些家长总爱在孩子之间进行攀比,目的是想在其他家长面前“有面子”;更有一些家长经常在物质上进行攀比,认为自己在物质上不能满足孩子的一切要求就是“对不起”孩子。什么是真正对不起孩子?应该是没有培养出孩子的谋生能力和摆脱困境的能力,使孩子只能依赖父母才能生活,这才是真正对不起孩子。即所谓“金钱少不是对不起,教育少才是真正对不起。——一旦孩子被人称为“缺少家教”,那才是对父母的最大否定。

借力有点早

   智能产品消费呈低龄化在“六一”儿童节前,家电市场出现了儿童电器消费的热潮,除了卡通化的儿童手机走俏外,MP3等一些时尚数码产品也成为孩子们的节日礼物。在锡城几家家电商场了解到,来购买数码相机、数码录音笔等送孩子的家长颇多,这些动辄几百元甚至上千元的商品成了许多中学生甚至小学生的装备。在永乐家电,一名刚花五百多元买了台MP3的家长无奈地说,花去自己半个月的工资。因为儿子回家诉苦,同学们都有了,也想要一台。想想孩子学英语、听音乐要用,只得买一台了。

 据了解,在“好记星”、“读书郎”等复读机流行过后,许多家长购买智能产品使孩子智力得到开发。教育专家认为,这些产品说到底还是辅助学习用品,如果孩子对其产生依赖,或沉湎于此,失去自控能力,会适得其反。

育儿相关的还有

最新文章

爸妈工具

关于我们| 版权信息| 免责声明| 网站地图| 联系我们| 友情链接
版权所有 ©豆豆网 Copyright © 2013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07012079号
郑重申明: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如有违反,追究法律责任
本站部分信息来源网络如有侵犯您版权等信息,请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在第一时间与您联系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