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育儿大全 >> 育儿 >> 奶瓶龋

奶瓶龋


定义

 一种由婴儿睡眠时不断吸吮奶瓶而造成的龋齿,医学上称为奶瓶龋(又称哺乳龋),表现为上颌乳切牙(即门牙)的唇侧面,及邻面的大面积龋坏,牙齿患龋病后不能自愈(即不能再长好)。由于乳牙的钙化程度低,因此患龋后病情进展迅速,破坏面积广,并且治疗效果差。因此积极预防是非常重要的。

 

成因

 奶瓶龋主要原因是家长让孩子含着奶瓶睡觉,孩子躺着的姿势使奶瓶嘴直接贴附于上颌乳切牙,让牙齿长时间浸泡在奶或其他含糖的易产酸发酵的饮料中,口腔中的细菌分解糖类产生酸而破坏牙齿;当婴幼儿清醒时,可以通过唾液的分泌、咽喉的吞咽,有效地清除口腔内发酵的碳水化合物,而当婴幼儿人睡后,唾液分泌减少或停止、吞咽功能减弱,口腔的自洁、稀释、中和作用均下降,发酵的碳水化合物便存留在口腔中,并环绕在牙齿周围,很容易发生龋齿。

特点

 奶瓶龋的主要特点是:以侵犯上颌乳切牙为主,这也与上颌乳切牙最先萌出有关。随着时间的延续,还可波及乳尖牙和乳磨牙。另外,由于刚萌出的乳牙钙化程度低,牙质软,又是多个牙齿同时浸泡在奶液里,故龋坏速度快,龋坏牙数多。这也是奶瓶龋的一大特点。

 奶瓶龋初期表现不易引起家长的注意。主要是在上颌乳切牙唇面的牙颈部形成一条白垩色脱矿带,随着龋蚀的发展,这条脱矿带的颜色越来越深,范围越来越大,环绕着牙齿,使牙硬组织剥脱,最后变成圆锥状,甚至形成残根。这样,不仅使乳牙的切割功能大大降低,而且随着病变加重,会引起牙髓及牙根尖病变,这时孩子会感到剧烈疼痛或牙龈肿胀、流脓,严重的还会影响恒牙的发育。一旦因龋蚀严重无法治疗,而将乳牙过早拔除,就会扰乱乳恒牙替换的生理规律,引起恒牙萌出秩序错乱,给孩子的牙齿发育带来不良影响。因此,一旦发现孩子有奶瓶龋的迹象,应及早带孩子去口腔科诊治。

预防

 奶瓶龋重在预防,关键在于注意以下几点:

 1、孩子长出第一颗乳牙后,家长就应开始为孩子刷牙。最好是饭后和睡觉前进行,每日至少两次。

 2、三岁以下可用清水刷牙,三岁以上可选用儿童含氟牙膏(不要选用成人含氟牙膏)。

 3、使用牙线清洁乳牙邻面,每日至少一次。

 4、让孩子养成喝白开水的习惯,以稀释口内及牙间隙残留的奶汁而起到清洁口腔的作用。

 5、控制幼儿每次使用奶瓶的时间,一般限在10-15分钟以内,千万不要让孩子含着奶瓶睡觉。

 6、一岁半以上儿童应不再使用奶瓶喝水或喝奶。

 7、从孩子长出第一颗乳牙后开始,应每隔3个月就带孩子去医院检查一次牙齿。

 8、根据医生的建议,定期到医院使用氟制剂,以提高乳牙的抗龋力。

治疗

 奶瓶龋由于多个牙齿、广泛性龋坏,治疗时首先进行药物治疗。以涂药方法治疗龋病主要适用于龋损面广泛的浅龋或剥脱状的环状龋,不易制备洞形的乳牙,这类龋损常见于乳前牙邻面和唇面,有时也可见于乳磨牙牙合面和颊面。

 若有条件时应尽量作修复治疗,因为药物治疗并不能恢复牙体外形,仅起抑制龋蚀进展的作用。乳牙龋蚀后,可致咀嚼功能降低。多个牙牙冠破坏严重时,可致乳牙冠长度缩短、咬合高度降低,对颌面的正常生长发育及恒牙列的形成均带来不良影响。故去除病变组织,恢复牙体外形、提高咀嚼功能的修复治疗也是重要的。

育儿相关的还有

最新文章

爸妈工具

关于我们| 版权信息| 免责声明| 网站地图| 联系我们| 友情链接
版权所有 ©豆豆网 Copyright © 2013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07012079号
郑重申明: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如有违反,追究法律责任
本站部分信息来源网络如有侵犯您版权等信息,请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在第一时间与您联系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