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育儿大全 >> 育儿 >> 说谎

说谎


说谎的动机

 美国社会心理学家费尔德曼认为,谎言有不同层次之分,而说谎的动机归为三大类:第一类,讨别人欢心,让人家感觉好一点;第二类,夸耀自己和装派头;第三类,自我保护。

说谎辨别法

童话人物匹诺曹说谎时鼻子会变长

心理学家认为,人们会不自觉地向别人撒谎,有时连想也不想,甚至不承认自己在撒谎。而大部分谎言是出于礼貌的应对,如“你这样穿一点也不胖啊”“改天找你喝茶”“我今天不能来了,我病了”“我给你打过电话,但打不通”等。心理学家认为,撒谎并不都是一种坏行为,出于礼貌、出于爱撒谎,往往能得来好人缘,因为这也是待人接物的一种技巧。说谎时,说谎者一般会出现下列症状:瞳孔膨胀;音量和声调突变;笑容较少;眨眼太多;频频耸肩(主要指西方人);眼神接触出奇地多或少;说话中带有较多停顿、假装清喉咙、中间穿插“嗯”等语气词;经常摸鼻子;频频吞咽等。

掩饰谎话的细节

 人在撒谎的时候越是想掩饰自己的内心,越是会因为多种身体动作的变化而暴露无遗。

 为掩饰谎话,说谎者会不自觉地抓鼻、用手掩口或用食指掩着上唇、抓面颊或耳朵。

  假笑

 假笑笑得较慢,而且笑容不对称;双眼完全没有表情。

 眼神闪缩

 说谎时,因为脑部要集中在谎话上,双眼会望向别处,或经常眨眼;跟对方没眼神接触,表现不安或闪缩。

 视线

 说谎者不时望向房门,双脚指向门口;这是因为潜意识想摆脱谎话,因而想离开房间。

 表现犹豫

 为怕前后矛盾,说谎时说话会比平时慢,小心用字遣词,脑海中会先“预演”一次。

 摇脚

 想尽快说完谎话,有不耐烦的感觉,坐下时不自觉的抖腿或摇脚。

 跷手跷脚

 经典的自我保护象征,显示说谎者担心谎话最终被揭穿,因此作此守势。

 面部抽搐

 面部表情肌肉是不随意肌,偶然一次抽搐,即使过程不足一秒,或已露破绽。

 面红

 说谎时,心跳往往加速,血液涌进毛细血管,人就会觉得热,继而可能面红。

 微细表情

 一个人若不想对方知道自己已早知一个消息,他会先做出一个惊奇表情,但很快就回复原貌。

 说话离题

 担心对方不相信自己的谎话,说谎者会胡扯,提供很多不必要的资料。

 转话题

 若向说谎者提问,他们或不能即时提供合情合理的答案,唯有转话题,通常是讨好对方的话。

 坐立不安

 说谎者有时会触碰耳珠、啪手指关节、转动指环或拨弄头发,似乎要先自我鼓励。

 矛盾讯息

 若有人边说快乐边摇头,有可能他并不是百分百坦白。

 声调改变

 若突然大声、高音或表现紧张,他可能正说谎。

 说话快速

 说谎时话速加快,好让尽快说完。

 冒汗

 说谎时肾上腺素上升,会觉得热和冒汗。

 大口吸气

 担心谎话被揭穿,胸口或绷紧,气管收窄,出现缺氧。

 口干

 说谎者或不停吞口水及舔口唇。 

各类说谎的行为矫正

 矫正说谎心理与行为,必须区别类型分类指导。

防卫性说谎心理的矫正

 该说谎动机是保护自己不受伤害,使自己摆脱不利的境遇。如小学生损坏了玻璃为免受谴责、或考试成绩不理想为了免受皮肉之苦而说谎。防卫性说谎的原因不同,但都应当帮助他们学会正确的方式摆脱困境,而坚决杜绝说谎行为。矫正防卫性说谎,首先要准确诊断当事人的性格类型,然后采取相应的矫正措施。对性格外向型,活泼好动的青少年、儿童,应直接指出这是谎言,然后认真询问为什么说谎。在其叙说原因时,应细心体察其陈述内容前后是否一致,以防其以虚构的原因来骗人。无论什么原因的说谎都应受到批评惩罚,使其接受教训,防止再犯。只是惩罚时要分清是非,区别轻重,罚之当罚。对性格内向型,应以平静、关切的语气,询问有否遇到难以处理的事情,引导说谎者讲出说谎的具体原因,然后针对其具体情况提出一些建设性的处理和应对困境的方式,使说谎者悟出说谎是不足取的“下策”,启发他们总结教训,这类说谎者往往自省能力较强,自尊心也很强,因此,不一定当面戳穿这是谎言,可以旁敲侧击地使其明白别人已识破自己的谎言,从而用自责、自省、自警、自律的方式加以改变。

恶作剧性说谎的矫正

 恶作剧性说谎通常是品德不良的反映,是性质比较严重的说谎行为。动机是戏弄别人,从中获得心理满足。闲极无聊,以恶作剧说谎戏弄别人,把自己的快乐建立在别人痛苦之上,获得畸形的心理满足。发现恶作剧性说谎,必须给予一定的惩戒,使其记住教训,不敢再犯。也应尽可能地创造条件,安排这些说谎者进行有益的活动,不让他们有无聊的空闲时间。

报复性说谎的矫正

 这是品德不良的反映,一旦发现,首先应给说谎者以严厉的惩罚;产生严重后果的应加重惩处。同时,要给学生指出报复行为损人,也不会给自己带来好处的“双输”后果。特别是要知道当报复性说谎造成的意想不到的意外严重后果时,更会引起自己长期的内疚和自责,那就不是损人不利己,而是害人也害己的。还要说谎者懂得,为人处世,理解和宽容才能消除许多不必要的麻烦和痛苦,才会赢得别人的理解和尊重(所谓“吃亏是福”就是这个道理);相反,你报复来,他报复去 ,冤冤相报,扩大矛盾,甚至激化矛盾,可能造成不可收拾的局面。当然,在适当的时候,引导矛盾双方加强沟通,化解矛盾,也不失为矫正报复性说谎的有效措施。

谋利性说谎的矫正

 谋利性说谎的矫正,首先要区分说谎谋利所满足的需要是否有合理性,然后区别对待。

 如果通过说谎谋利所满足的需要是合理的。比如父母给的零花钱无法满足孩子正当而必需的消费的需要,而导致孩子以说谎手段谋利,则父母应弄清孩子到底有那些正当而必需的用项,在条件许可的范围内调整给零花钱的标准,使正当需要得到满足;同时应特别说明,合理的需要要用合理的方式去满足,说谎是不道德行为,应受到批评、谴责,不允许重犯;如果家庭条件无法满足孩子所有的正当需要,要讲清“家底”,让孩子以主人翁的责任共同面对家境,学会用更经济的的方法满足正当需要,学会“量入为出”,增强自我管理能力,即便是条件优越的家庭,也要教育孩子珍惜家长的劳动,养成勤俭节约的习惯。如果说谎是为了满足不合理的需要的,不仅要揭穿其谎言,拒绝满足不合理的要求,更要让他们懂得原因何在。

幻想性说谎的矫正

 这类说谎一般不是道德性问题。发现这些说谎后,应教给他们区分幻想和现实,教给他们用大家公认的恰当的方式表达自己的幻想,避免让别人产生误会,把他们幻想的内容当成现实去理解。如果发现有些年龄较小的孩子用虚构的情景炫耀自己或吸引别人,用不去理睬的办法让其失去说谎的机会;要教育说谎者怎样用自己的努力学习、工作去赢得别人的关注和好感。

习惯性的说谎的矫正

 偶发性的说谎没有得到及时发现,或处理不当而形成习惯性说谎矫正起来比较费力。对习惯性说谎,首先应当启发他们真正认识到说谎的危害,认识解除这种恶习的重要性,使其产生解除这中恶习的强烈愿望。其次,要消除造成说谎恶习不良外部环境的影响。再次在他有了戒除恶习的强烈愿望之后,与其共同制定一个矫正计划,规定矫正的目标和奖励规则,然后督促其按计划行动,不说谎或少说谎了,给予表扬、肯定或适当的奖励;出现说谎时给予惩罚,每天总结心理和行动变化,教育者和被教育者一起检查验收,决定奖惩,从而督促受教育者逐渐消除说谎的恶习。再矫正的过程中可以用“厌恶疗法”,在说谎行为发生前自我惩罚,超前控制,逐渐减少说谎行为,以至根除恶习。

孩子说谎的类型

 儿童心理学研究发现,几乎所有的儿童都会“说谎”,但孩子说谎并不一定都是不诚实的品质问题,孩子说谎的原因有很多。家长要具体地分析孩子说谎的心态和动机,针对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措施。

想像型说谎

 孩子说谎,有时是一种幻想和想像的表现。孩子的好奇心强,脑子里会冒出各种各样的想像,把想像的东西当成事实,来满足自己的心理需要。当他把这种夸大的并不现实的想像当做真实的东西说出来时,小朋友会听得入了迷,大人听来就成了说谎。家长需要把孩子善意的想像和恶意的谎言区分开来。对于孩子想像之光的闪烁,不但不应该批评,反而应当鼓励,培养孩子的想像力。

取乐型说谎

 有些孩子用欺骗说谎来捉弄别人,并因此自鸣得意。《狼来了》故事中那个小孩就属于此类。对这样的说谎,家长应说服教育。最好是通过《狼来了》之类的故事,让孩子懂得欺骗别人最后会自食其果,从而改正这样的行为。

虚荣型说谎

 有的孩子说谎,是为了避免丢脸或得到赞许的目光,炫耀自己。对这样的说谎,在理解孩子的同时,家长应抓住孩子要“面子”的积极一面,鼓励孩子懂得只有付出努力,才是真正的好孩子。

模仿型说谎

 有些家长自己本身就常常说谎,甚至要求孩子对别人说谎。这样,孩子自然就很容易说谎成性。父母的行为举止中表现出来的人格特征、道德品质对孩子的影响远胜于任何说教。对这样的说谎,家长应该从自身做起,诚实守信。

侠义型说谎

 有些孩子为庇护小朋友的错误,或为他们的不良后果承担责任而说谎。比如,小强的表弟不小心把爸爸的茶杯摔碎了,小强就谎称是自己干的。对于这种侠义型的说谎,家长既要肯定他的动机,又要引导孩子学会实事求是。

被迫型说谎

 孩子犯了错误或考试不及格,怕受到责罚,便用说谎来掩盖错误,逃避惩罚。对于这类说谎,家长要从自身找原因,改变简单粗暴的教育方法,使孩子觉得家长不但可敬,而且可亲,是朋友。这样,孩子自然会把知心话告诉家长,也就不存在说谎的问题了。[5]

孩子说谎的原因

1、认知能力的发展未臻成熟 

 孩子年龄小、个子小,他所观察、体会到的事情,和成人自然不一样。因此,他说的话有时就会显得很夸张,例如:“我家里有一个像房子一样大的球”。

 2、为了引起注意

 孩子有通过别人的注意来肯定自己的存在的特性,如果在孩子的经历中,说谎比较能引起成人的关切,孩子就可能用这种方式来引起他人的注意。 

 3、父母的教育不当

 幼儿模仿性很强,父母的不诚实行为,不仅会对孩子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还会在他们的心灵播下自私自利、损人利己的种子。

 4、容易受别人的暗示

 家长不能用暗示性的提问口气问孩子,例如“你是不是把玻璃弹子吞进肚子里去了”?这种暗示性的提问,很多孩子会回答“是的”。如果你耐心些问孩子“弹子哪里去了”?孩子会指着桌子底下告诉你“弹子滚进桌底下去了”。

 5、为了达到某种愿望而说谎

 有时,小孩子常会把希望得到的东西当成已经得到的。这是由于孩子的心理活动和思维发展尚不完善,因而产生了“幻想”,并非真在说谎。

 6、为了逃避某些事

 有时孩子说谎是为了逃避某些事情,比如:孩子不愿去幼儿园,就会说“我肚子疼”。

 7、因害怕训斥、打骂

 有些做父母的,每逢小孩子做错了一件事,便要骂小孩子或打小孩子。孩子怕骂怕打,便用说谎来掩饰自己的过错,这种掩饰得到父母或教师的宽恕,于是第二次第三次做错事时,便再说谎来求得宽恕了。

各个年龄段孩子说谎的特点

  ▲2-3岁幼儿的“说谎”特点

 “说谎”在3岁以下的幼儿中是一种极为常见的现象。这时孩子基本上不可能分辨出自己是在说谎还是在说实话。孩子的那些无伤大雅的谎言可能源于活跃的想象力、健忘等原因。

 ▲3-4岁幼儿的说谎特点

 这时的孩子,说话时会不加思索地脱口而出,讲不符合实际的假话。经研究,这些多半是为了实现某些愿望所致。初次说假话,经教育后一般就不会再发生。但如果处理不当也会引起孩子继续说假话。

 ▲4-6岁幼儿的说谎特点

 这个时期的孩子因害怕受罚而试图欺骗,谎话成了保护伞。父母与其发怒,还不如利用这个极恰当的机会跟孩子一起讨论撒谎行为及由此引起的后果。这是帮助孩子分辨真实和想像的最佳时期,比较容易养成诚实的好习惯,并将影响他的一生。 ▲6-12岁儿童的撒谎特点

 ▲6-12岁是个“理智的年龄”

 儿童在智力方面取得了突飞猛进的进步。他的最大发现是:大人们在觉察方面的缺陷,懂得了诺言的用途。他们一味地撒谎有时是为了好玩、吹牛、避免报复等,但更多地是为了应付进入少年时期的压力:考试成功,做个好学生……只要达到父母的要求,不让他们难受,与他们期待已久的形象相符,一切都在所不惜。父母这时可以告诉孩子谁也不会相信他的自吹自擂,学习成绩是客观事实。父母要做的是和孩子一起找到他想掩盖的创伤并设法医治。

爱撒谎的孩子想象力更丰富

 想象是人类特有的一种智慧,尤其是孩子想象力更是丰富,但有时父母往往把孩子的各种想象和说谎混为一谈,而责怪孩子这是很不公平的。

 当一个三、四岁的孩子向你述说一个并非真实的故事,或者叙述一件从未发生过的事情时,这并不是在说谎,而是孩子的想象。有时孩子的情绪还把他所想象的事物当做了现实,因为这时的孩子还分不清想象的情景和现实之间的界限。遇到这种情况时,父母千万不要随便责怪孩子,以免压抑了孩子的想象力,并且还会妨碍孩子的心理发育。

让孩子不说谎的9条建议

 1、父母自己要做出好榜样,尽量避免不必要的谎话和借口。

 2、父母与孩子间的相互信任和理解是孩子诚实的前提条件。让孩子知道,即使他说了谎,你还是爱他的,你能理解他的心情。

 3、一旦孩子说了谎,要与孩子一起商量,下一次遇到类似情况用哪些更好的办法代替说谎。

 4、不要用严厉的惩罚来威胁孩子,这个办法往往会让孩子说更多的谎,更加狡猾,以便不被你发现。

 5、如果你发现孩子说了谎,不要立即在其他人面前指责或教训他,最好是另找一个合适的时间单独与孩子谈。

 6、大多数情况孩子是因为害怕受到惩罚而说谎,所以要让孩子尽可能说出为什么怕父母知道,这样你才能知道孩子说谎的原因。

 7、平时多关心孩子的生活,对孩子的要求要切合实际,孩子做错事,要作调查研究,鼓励孩子建立正向的行为。

 8、如果孩子勇于承认自己做错了事,请马上用比较特别的语言表扬他。

 9、如果孩子还是一再地说谎,而你也不知道该如何处理的话,最好是找儿童心理专家帮助你。各年龄段孩子说谎的特点 。

让说谎者坦白的方法

 ●不要责难嫌疑人:如果以进攻性的问题发问,如“当时你为什么不在那里?”或“你是在骗我吧?”这会令人防备,死守他们的谎言。不如问一些开放式的问题,如,“你说你在哪来着?”或“你什么时候到家的?”

 

 ●正确使用人的肢体语言:看着对方的眼睛,把头垂向一边,斜靠着,使用开放的手势―――比如,不要把手叉起来。这些身体语言没有恐吓性,鼓励别人说真话。

 ●要求重复:如果说谎者说,“看,我跟你说过这个。”请他准确地重复——把编造的故事复述一遍是很难的。

 ●给说谎者最后一个机会:如果说谎者仍然坚持,而人们仍旧怀疑,不如暂时放弃,说,“好吧,在再次确认这些都没有发生以前,我们还有什么事要做吗?”再给说谎者机会更改,说谎者会更倾向于坦白。[4]

育儿相关的还有

最新文章

爸妈工具

关于我们| 版权信息| 免责声明| 网站地图| 联系我们| 友情链接
版权所有 ©豆豆网 Copyright © 2013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07012079号
郑重申明: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如有违反,追究法律责任
本站部分信息来源网络如有侵犯您版权等信息,请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在第一时间与您联系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