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育儿大全 >> 新生儿 >> 排便训练

排便训练


不同年龄段的排便训练

婴儿1-2个月排便训练

 做了父母的人都知道,在宝宝未出满月以前,每天最主要的照料内容除了喂奶就是料理宝宝的大小便,常常会搞得爸爸妈妈手忙脚乱。这个时期的宝宝每天排便的次数较多,那么能不能掌握他的规律呢?什么时候可以开始把大小便呢?

 宝宝出生1-2个月就可以开始训练把大小便了。这个时期的宝宝每天排尿次数多、间隔短,具体次数因人而异。但一般在宝宝吃奶、喝水之后15分钟左右就可能排尿,然后隔10分钟左右可能又会排尿,连续两三次后,间隔会长一些,了解规律后就可以有意识地把尿。现在随着家庭生活水平的提高,不少宝宝都用上了纸尿裤,一条纸尿裤可以用好几个小时,宝宝排尿不必每次更换,免去了大人不少麻烦。

 但是如果宝宝排大便,纸尿裤就非换不可了。如果能提前发现宝宝要大便,就可以及时把他,避免弄脏衣裤。宝宝排大便多少也有些规律,吃母乳的宝宝一天可能拉3-5次,吃牛奶的宝宝一天拉1次的居多,有的可能两天一次,看起来好像给父母省了点事,但却容易便秘,可能给宝宝带来痛苦。宝宝排大便前一般会有些表现,比如发呆、愣神、使劲儿等,如果大人及时发现抱起把他大便就可能成功。也可在每天早上吃奶后、晚上临睡前试着把一把。

 这个阶段把宝宝大小便可能成功的时候不多,不必着急,更不能强迫。应该在给宝宝把大小便时用“嘘……嘘……”和“嗯……嗯……”的声音作为排便信号,帮助宝宝形成条件反射,要有耐心,慢慢地宝宝就会跟你配合的。

婴儿3-6个月排便训练

 3-6个月这个阶段的宝宝,有的大小便已很有规律,特别是每次大便时会有比较明确的表示,大人比较省心省事。但是这一阶段,绝大多数宝宝还是需要使用尿布或尿裤的。也可以根据季节气温来定,夏季炎热的时候可以不用给宝宝裹尿布,以防出现尿布疹

 当宝宝喝完水后,过一会儿就可以把他小便,有时宝宝有尿意但不愿意被大人把着尿,这时你可以采用条件反射法进行训练。让家人用水壶往下倒水,用一个小盆接住水,这样流一段时间,宝宝听到流水的声音,看到流水的情景,就会使劲尿出来。这种办法非常有效,试用一段时间后,就可以掌握宝宝小便的规律,让他适应把便。

 也有的宝宝尚未形成规律,需要父母给予更多的关注和照料。许多宝宝在大便前会有一些表现,细心的父母一定会从中发现一些规律。父母一定要有耐心,坚持按照一定时间规律把便,但一定不要强迫,如果宝宝打挺反抗,不肯配合,或超过5分钟宝宝还不肯排便的话,就不要再勉强他了。

婴儿7-12个月排便训练

 一般说来,这个时期健康成长的宝宝每天都基本上能够按时排大便,形成了一定的规律,每天定时给宝宝把大便,成功的机会也多起来。有的宝宝已经可以不用尿布了。但是这时的宝宝还不能自己有意识地控制大小便,只是反射性地排便排尿。

 宝宝此时还不会说话,不能表达自己的需求,还是要靠大人多观察,掌握宝宝的排便规律。比如有的宝宝在排尿前会轻轻打个哆嗦,南方话里叫“尿(su?)头噤”;有的宝宝排大便前脸部会有表情,自己会“嗯嗯”地示意。只要大人留心,白天宝宝就可能少尿湿拉脏几次衣裤。这时不少宝宝已经可以整晚不尿,或是只需把一次尿了。也有的宝宝穿纸尿裤睡觉,妈妈和宝宝都可以睡个好觉,如果是在较凉爽的季节也未尝不可。

 但这时要注意,不能因为怕宝宝尿湿衣裤,就过于频繁地把宝宝小便,甚至带有强迫性质,这样有可能会造成宝宝尿频,也不利于增加膀胱的贮尿量,延长宝宝排尿间隔,反而使宝宝稍有尿意就会排尿,控制能力得不到锻炼。

幼儿1-2岁排便训练

 这个年龄段,宝宝之间的差异比较明显,有的宝宝早就可以不用尿布了,有的宝宝却迟迟离不开尿布。一般得等到1岁半至2岁左右,宝宝大小便时才会主动叫人。这是与宝宝神经系统发育密切相关的,只有到了一定年龄,宝宝才有可能控制自己的大小便。

 有的时候是宝宝玩的正在兴头上忘记尿尿,结果把裤子尿湿了,这时还需要大人适时地提醒他。做父母的不能操之过急,特别是看到宝宝又弄脏了衣裤时,不要严厉呵斥,更不能责骂宝宝。正确的做法是,平静地替宝宝收拾干净,和蔼并不厌其烦地告诉他:“你看,宝宝尿湿裤子多难受呀,下次要大小便的时候一定要赶快叫妈妈。”

 对于每一次宝宝大小便前主动叫人,都要及时予以表扬和鼓励,让他知道自己进步了,妈妈是多么高兴。那么宝宝慢慢就会有意识地控制自己,在大小便前告诉妈妈,让妈妈高兴。

 这个时候多数宝宝还需要穿开档裤,有的宝宝虽然知道大小便时要蹲下,不会弄脏衣裤,但却会随地大小便,这就需要大人给予调教,纠正宝宝的不良习惯。一般情况下,不必过分责怪宝宝,只需要告诉他这样做不对,应该怎样做。原因之一还是宝宝的自我控制能力不强,等他神经系统和社会意识发展到一定程度,他自然会控制自己的行为。

幼儿2-3岁排便训练

 2岁以后,多数宝宝已可以不再使用尿布,大小便之前也知道及时叫大人帮忙。父母可以省心多了。2岁半以后就可以训练宝宝大小便时,自己去厕所找便盆,褪下裤子坐下。

 这个年龄的宝宝一般都开始穿满裆裤,但为了方便宝宝大小便,应该给宝宝穿松紧适宜、容易穿脱的裤子,并且把便盆放在固定的位置。因为宝宝此时比较贪玩,常常憋到非尿不可或非拉不可的时候才想起来去厕所找便盆,如果裤子不好脱,弄不好宝宝就会憋不住,弄脏衣裤。另外宝宝都是先会脱裤子,要想让他自己把裤子提好,就不是那么容易了,还需要大人帮忙。

 这个阶段有些原来不尿床的宝宝,由于睡前喝水过多或白天玩得过于兴奋,可能偶尔会尿床。也有些原来总是尿床的宝宝,现在突然可以不尿床了。宝宝的变化往往就是阶段性的,一夜之间就变了许多,这些都是正常的。所以父母一定要有耐心,宝宝的每一点进步都是日积月累的。

3岁男孩大小便训练

 3岁多的宝宝已经能够单独上厕所,但是大便以后还不会自己擦屁股,必须有大人帮忙。四五岁以后才可能完成大小便自理。这个时候对男孩和女孩的大小便训练将有所不同。有的父母认为,男孩的大小便训练比女孩的大小便训练,需要花更多的时间,这是正常的。因为,通常妈妈是一个家庭中最早对宝宝进行大小便训练的人,女孩可以模仿妈妈,而如果男孩没有一个男性模仿对象的话,他就很可能要花更多的时间来学习正确的大小便知识。

 即使爸爸参与了宝宝大小便训练过程,男孩也可能需要花更多的时间。因为,对男孩来说,他的大小便训练经历了两个不同阶段,3岁以前多是要求他大小便时都要像女孩一样坐着,而3岁以后可能就需要他学会站着小便,这对他来说需要一个适应过程。如果宝宝一时不习惯,也不必着急。不过只要耐心教他,有意无意地让他看到爸爸是怎么站着小便的,他可能很有兴趣尝试,而且很快就学会了。

排便训练何时开始?

把尿训练何时开始

 以前的书上常常这么形容养育孩子:一把屎一把尿地把孩子养大。轮到自己做妈妈了才知道原来对于三岁以前的宝宝,把屎把尿有多么费心。有个妈妈说,“每天为了能保证她干爽的屁股,我必须全天24小时处于高度紧张状态,犹如FBI特工,可惜效果往往不尽如人意,常常在自认为安全的时段,水漫金山场景就这样出现了……”

 看来,把尿也是一门学问。到底该从什么时候,怎么样给宝宝把尿呢?

15个月开始把尿比较好

 很多妈妈急着要训练宝宝大小便的习惯,其实,最好在宝宝15个月后再进行把尿,太早的刻意训练会影响宝宝性格的发育。当然啦,如果宝宝在尿尿方面比较有规律,也可以早些试试。

 而西方儿科医学界主流观点则是:宝宝2岁,再开始大小便训练比较好。

 西方专家认为,孩子独立进行大小便是一种相当复杂的行为。孩子需要感到来自肠道或膀胱的刺激,理解刺激的含义,理解保持裤子干净和上厕所之间的关系,告诉括约肌“要控制住”,走到卫生间,脱下裤子,然后排泄。因此,西方专家建议父母:等孩子在生理和心理上准备好后再开始训练,否则会给孩子带来过多压力,给亲子关系带来紧张,也会延迟完成训练的时间。

 但是,西方的“不着急”也带来了代价。美国孩子差不多要花掉2000美元的纸尿片费用。最关键的是由于美国孩子非常适应舒适的尿片,因此,许多孩子在排便训练过程中出现了很大的抵触情绪,同时,也加剧了父母的急躁情绪。有统计说大小便训练居儿童虐待起因的第二位。因此,一些西方父母开始对这种状况感到不满。于是“婴儿大小便训练”法悄然流行,其实就是中式的把尿法。

排便训练何时开始

 父母常为训练孩子的排泄习惯而大伤脑筋,年轻的父母会被家庭、朋友和专家的意见弄得不知所措。其实,有些孩子能够比别的孩子更快地学会控制大小便,这就像一些孩子学会走路和说话比较早一样。所以家长不必为此太烦恼。 

 根据经验,只要父母不对孩子体罚和虐待,对孩子进行排便训练一般不会造成孩子日后的心理问题,排便训练在孩子的人格发展方面并不起重要作用。 

 1岁以下的孩子(18个月以下的婴儿几乎不可能学会使用便盆)肯定不能理解或控制自己的排便,因此,过早地训练孩子只能使你和孩子都受罪。如果有人对你说1岁以下的孩子就会控制大小便了,你要对此打个问号。实际上,父母之所以有这种感觉可能仅仅是因为他们自己对婴儿什么时候要排便比较有经验了,以致能及时把孩子放在便盆上而已。 

 排便训练必须根据婴儿身体的基本功能的发展情况而定。婴儿的排泄功能还不能够受大脑支配,因此,他不能用意识去控制自己的排泄,甚至他根本意识不到自己有排泄行为。人的意识是先于控制的。 

 随着婴儿的膀胱能够容纳更多的尿液以及大便次数的减少,婴儿对排便的控制能力增强了。婴儿控制大小便的次序大致是这样的:夜间控制大便??白天控制大便??白天控制小便??最后是夜间能够控制小便。一般来说,女孩子学会控制排泄要比男孩早,但也有例外。 

 尽管有些孩子可能在20个月时就能在白天控制大小便了,但多数孩子是在2—3岁之间学会控制大小便的。你究竟什么时候开始训练孩子使用便盆要视情而定。无论邻居的孩子是否已经学会使用便盆了,你在确有把握之前,不要觉得非要训练你的孩子不可。尽管有些孩子通过观察别人,自己就学会使用便盆了,但多数孩子需要爸爸妈妈的帮助。上厕所是一件复杂的技术:孩子需要意识到或讲出他想要大小便了,然后憋住它走进厕所,脱下裤子,坐到马桶或便盆上。对成人来说,这一切都是理所当然的,可对孩子来说,他不得不学习许多技能。 

 下面是一些能够使排便训练容易进行的基本知识和方法。 

 训练前的准备:以下个要点可作为判断孩子能否接受训练的标准以及训练指南,你在真正开始训练孩子学习用便盆大小便之前,要对孩子讲清道理并对他进行技能训练。 

 1、有关身体的知识。

 告诉孩子身体都有哪些部位以及它们各自的功能,包括人体的排泄部位,一定要让孩子明白大小便是从哪里排出来的。用把孩子的身体各部位一一指给他看并告诉他怎样称呼这些部位的办法让孩子了解自己的身体。让他们看你是怎样大小便的,当然,最好让同性的父母为他们示范。不必顾虑这样做会使孩子神经受刺激,你可以做得很自然。孩子对此不会有什么想法。 

 2、排泄用语

 孩子需要学会用语言或手势告诉父母他们要大小便。说话晚的孩子显然更多的是用手势。孩子怎样表达都可以:上厕所,大便,小便,解手,拉屎,尿尿,使用哪个词都可以,只要大家能明白孩子的意思就行。 

 3、训练孩子的排便意识。

 你的孩子知道他什么时候想要排便吗?他能知道自己是拉裤子还是尿裤子了吗?这些是保证训练成功的重要技能。许多幼儿不到1岁时就能够发出他就要排便的信号。当他们长大一些时,这些外部信号往往消失了,但他们的父母可能可以意识到孩子在做什么??特别是当他们总是走到屋角排便时。父母可以利用这些早期的表现帮助孩子理解或讲出他们大小便的感觉。

成功把便四大步奏

姿势

 妈妈在给宝宝把屎的时候,妈妈接受到宝宝要排便的信号后,就可以开始把了。最常用的姿势:大人双脚分开端坐,双手兜住宝宝屁屁,分开双腿抱坐到大人的腿上。宝宝的头背自然依靠到大人的腹部。口中可做一些引导“嗯——嗯,嗯——嗯”。

 把尿姿势:

 最常用的姿势与把屎姿势基本相同,大人双脚分开端坐,双手兜住宝宝屁屁,分开双腿抱坐到大人的腿上。宝宝的头背自然依靠到大人的腹部。口中可做一些引导“嘘——嘘,嘘——嘘”,以便建立条件反射。

 把屎和把尿的姿势基本上是一致的,只是妈妈们口中发出的声音有所不一样,一定要分清楚哦。

清洁

 先帮宝宝放放松,你可以先给宝宝洗洗小屁屁,这样有助于宝宝放松,会愿意拉“嗯嗯”。

 排便完毕后,要给宝宝擦屁股,注意一定要从前往后,不让大便污染尿道,最好是能给宝宝洗屁股。洗屁股用的水温要适宜,一般在36到37度,大人先用手试一试,不能用烫手的感觉。

 要用质地柔软的小毛巾或纱布洗屁股,洗时同样也要从前往后,先洗尿道处,再洗肛门周围,以防止肛门部位的细菌污染尿道口。这对女宝宝尤为重要,因为女性的尿道口里肛门近,更容易感染。如果是在户外,那就用温和无刺激的婴儿护肤柔湿巾为宝宝擦拭屁股。

 而且在宝宝小便后,可用婴儿护肤糅湿巾帮助宝宝清洁小屁股,避免过度清洗造成天然皮脂的损伤。

夸奖

 在把屎把尿的过程中,其实常常会碰到宝宝们的不听话,特别是刚刚开始把屎把尿的时候,宝宝不仅会发脾气,而且会大哭大闹,平常很听话的宝宝到了那个时候也突然变得不听话了。

 所以妈妈们要注意如果成功了,一定要记得表扬宝宝。别看宝宝小,你眉飞色舞的标扬,会让他充满信心,喜欢上把尿这件事。

 夸奖的时候应该说:“宝宝真乖,妈妈最喜欢这样的宝宝。”之类的,虽然妈妈们会觉得宝宝们怎么可能能听懂我说的话,其实也是错的,宝宝们虽然还不会说话,但是却能听懂很多语言的了。

观察

 观察婴幼儿的大便能够在某种程度上了解孩子消化系统方面的生理状态。这就为一些疾病的判断提供了线索,同时也为医生的诊断治疗提供了依据。因此,家长应随时观察孩子的大便情况以获取健康的信息。

婴幼儿的正常大便,除了新生婴儿之外,颜色均为黄色或淡黄色,外形为软长条或膏状,均匀一致,不带脓血、粘液、泡沫。与此相反,患病之后的孩子的粪便就会有所变化。家长应善于观察和比较,从中发现问题并且尽快加以解决。

 1.蛋花样便。如果出现蛋花样便,则最大可能为消化系统不正常,如消化不良导致的肠炎,等等。这种粪便伴随着多便(每天排5次以上),粪有酸臭味,并且含有少量粘液。

 2.水样便。出现水样便,多数原因是得了秋季腹泻,学名为轮状病毒性肠炎。这时,患儿就会排出淡黄色的水样便或者白色水样便,与上述情况不同,患儿便次少,但数量相对较多,无腥臭味。患儿可伴有发热、咳、咽部充血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

 3.海水样便。粪便呈暗绿色,如海水样。出现这种粪便的原因,可能是婴儿患了膜性肠炎。腹泻次数频而且量也较多,并且带有腐败臭味,其中还会包括膜样组织和粘液。如果患儿的发病较急,并伴有呕吐和高热现象,则可能出现脱水,病情已经很严重了,必须迅速送到医院进行急救。

 4.米泔水样便。如果婴儿的粪便如同米泔水样,且次数较多,则要考虑到霍乱或者副霍乱。霍乱和副霍乱起病较急,伴有频繁的呕吐,会出现脱水、肌肉痉挛疼痛和循环衰竭症状,十分危险。出现这种状况,要立即把孩子送入医院抢救。

 5.泡沫便。这种便呈棕黄色水样,带有大量泡沫,并且有强烈的酸味。这是由于婴儿吃了过多的淀粉类食物,例如米糊、蛋糕等,由于细菌的作用,肠内发酵产生了较多的二氧化碳气所造成的。这些气体造成肠部蠕动而发生腹泻。

 6.豆腐渣样便。被白色念珠菌感染的婴幼儿,常排出黄色带粘液的便,有时排豆腐渣样便。

 7.粘液便。婴幼儿粪便中混有脓血和粘液,可见于致病性大肠杆菌肠炎、结肠炎或慢性细菌性痢疾。

 8.脓血粘液便。婴幼儿的粪便中混有脓血和粘液,这说明可能孩子患有细菌性痢疾。此时,患病儿的排便次数多而量并不多,腹痛,排便前哭叫,如果还伴有高热和惊厥,可能是中毒性痢疾。

 9.鲜血便。粪便表面或大便之后附有鲜血,或便末滴血,这可能为肛裂,或者直肠息肉造成的。

 10.果酱样便。大便为血和粘液混合的红色粘冻样粪便,常见于阿米巴痢疾和肠套叠。后者为5~10个月的婴儿常得的急腹症,除了排果酱样大便(其中大便质较少),还伴有阵发性哭闹。因为患儿腹痛,婴儿反复呕吐,有时会出现休克样的面容。

 11.血水样便。大便呈棕色血水便,如红豆汤样,多见于婴幼儿出血性坏死性肠炎。患儿常出现腹痛、呕吐、高烧以及中毒性休克等症状。

 12.暗红色血便、柏油样便。大便暗红或漆黑如柏油状,又称为黑便,提示我们婴儿的上肠胃道可能大量出血,其原因可能是胃十二指肠溃疡,美克氏憩室炎引起的出血。在这种情况下,家长要立即送患儿去医院诊断和治疗。

 13.白陶土样便。患儿的粪便如白色土样,原因是胆道部分发生梗阻,以致于胆汁不能进入肠道,结果胆红素代谢产物胆绿素和胆原不能形成,粪便就不能成为正常的淡黄色,呈现为白陶土样甚至石灰样(胆完全梗阻),这是十分危险的。家长要立即带孩子到急救中心去抢救。

 14.脂肪便。胆汁和胰液能够帮助脂肪消化与吸收。如果食物中脂肪含量过多,婴幼儿的胆、肝、胰腺机能出现障碍,食物中的脂肪不能很好地被消化和吸收,就会出现脂肪性腹泻,这样,每次排便量很多,呈灰白色糊状或液状,外观如同奶油,具有油光色彩。同时,脂肪便还有腐臭味。

 大便的外观是了解婴幼儿消化系统功能的窗口,家长应通过对婴幼儿大便的观察,初步判断孩子是否有疾病,以便早期发现,及时诊治。

新生儿相关的还有

最新文章

爸妈工具

关于我们| 版权信息| 免责声明| 网站地图| 联系我们| 友情链接
版权所有 ©豆豆网 Copyright © 2013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07012079号
郑重申明: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如有违反,追究法律责任
本站部分信息来源网络如有侵犯您版权等信息,请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在第一时间与您联系并处理。